2025年11月21日,由中北大学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武装部)主办,仪器与电子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联合承办的 “中北大讲堂” 在 15106H 教室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特邀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兰苑教授,以《从“国潮”到“国魂”:青年该如何读懂中国文化的当代生命力》为题,为现场师生带来一场兼具思想深度与实践指导意义的文化分享。
讲座开篇,兰苑教授便以“中国李宁悟道系列”“故宫数字藏品” 等青年耳熟能详的国潮元素为切入点,带领大家从“看热闹”的表层视角,探寻国潮成为大学生“日常标配”的深层逻辑。她指出,国潮的兴起绝非偶然:从汉服破圈走红到非遗手作重回大众视野,从《唐宫夜宴》的刷屏传播到《只此青绿》的舞台震撼,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烈追捧,本质上是对民族精神“根脉”的主动追寻与深情守望。“国潮是‘表’,国魂是‘里’—— 它承载的不仅是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与价值观念,更是流淌在民族血脉中、历经岁月沉淀的文化自信。”一番真知灼见,引发了现场师生的强烈共鸣。
为引导同学们从“看热闹”走向懂“门道”,兰苑教授通过三个层层递进的逻辑思考,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国潮走红的核心密码:国潮是文化自信的觉醒,是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更是青年情感的文化共鸣。她强调,国潮真正 “火” 的从来不是简单的文化符号堆砌,而是其背后蕴含的“中国底气”——这份底气源于五千年文明的深厚积淀,源于新时代国家发展的蓬勃力量,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出蓬勃生机。
讲座尾声,兰苑教授将目光聚焦于青年的使命担当,呼吁大家从“喜欢符号”进阶到“传承精神”,稳稳接过文化传承的“接力棒”。她向青年学子提出三点期许:一要读懂符号背后的文化内涵,探究“为什么”,不做文化的“外貌协会”;二要用现代思维与技术“活化”文化,创新表达形式,不做文化的“守旧派”;三要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文化精神,将传统美德与文化理念融入言行,不做文化的“旁观者”。唯有知行合一,才能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正传承者。
“文化的传承,不是回到过去,而是走向未来;不是重复历史,而是创造新的历史。”兰苑教授的结语为本次讲座画上圆满句号。此次“中北大讲堂”不仅让师生们对国潮与文化自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激励着广大青年以青春之力传承文化根脉、以创新之思激活文化生命力,在新时代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中书写青春答卷。



一审/一校:戴萧嫣
二审/二校:姚 瑶
三审/三校:魏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