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能力获取为导向的理念,推动校级管理机构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体系的顶层设计中,形成了多级管理体制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合理构建机制。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以规范创新人才培养为目的,提出了专业培养体系规范、实践教学体系规范、教学过程控制规范等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管理文件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为顺利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供了保障,为规范创新人才培养过程奠定了基础,以最终实现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强化与提升。
(2)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建立了深度融合双创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规范。本成果以解决校、院、专业多级管理体制下顶层设计难以实现系统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不规范等问题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最终目标,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为依据,构建了课堂教学、课内实验、综合实训、毕业设计、课外创新实践等多层次、多类型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理论联系实践,案例结合实际,课内课外结合,循序渐进开展,以全方位地强化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尤其是开放性地制定了允许学生依据第二课堂取得的成果申请相关课程免修免考的机制,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纳入实践教学体系。
(3)在学院层面上统一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规范,很好地为全院层面上的课群建设、跨专业选课等模式打下了必要基础。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需求,制定了专业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体系,设计了教学过程控制评价、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培养目标达成评价组成的“四层次循环评价反馈机制”,可以实现“落实、评价、反馈、改进”闭环控制,可以实现对教学过程、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有效评价,并为持续改进提供保障。
(4)本成果基于仪器、电子类专业进行了5年的实践与持续改进,构建方法并不局限于专业本身,其方法论可以方便推广到所有工科类专业。基于本成果构建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践创新教学体系和达成情况评价体系,通过实施验证,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扩大了学生参与课外实践创新的范围,并得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组的认可与好评。同时,该成果已被其他五个学院采纳并应用,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和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