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谢宏飞,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人,中共党员,仪器与电子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21060144班学生。斩获校内首个“挑战杯”大赛国家级特等奖,“互联网+”大赛国家级金奖,实现所有超级赛事从“0”到“1”的突破。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25项,省部级奖项40余项,申请/获批专利软著8项,志愿时长超六百小时,学习强国超五万积分,第十三届校长奖章获得者(仪器与电子学院第一位大三年级获此荣誉者)。斩获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985名校offer。最终以综合绩点4.70,专业第一成绩保研至西安交通大学院士团队攻读博士学位。

践行中成长:在勤学立志中夯实根基
作为一名工科生,从入学时,我便以“业精于勤荒于嬉”来督促自己,通过不断努力,取得了综合绩点专业排名第一的成绩,并先后荣获国家奖学金、航天公益奖学金、望山一等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时刻牢记要保持自身的先进性,不断进步,虚心向他人请教,接受同学监督。平时通过学习强国来了解国家大事,加强自己的党性素养,截止目前学习强国总积分已超过6万分。并先后荣获中北大学2021年度“优秀共青团员”、2022年度“优秀共青团员标兵”以及2023年度“校园十大青年人物”等多项荣誉称号。2023年12月,荣获中北大学第十三届校长奖章。

创新中蜕变:在不断探索中突破自我
刚步入大学生活,我便感受到了学校浓厚的创新创业精神。通过勤奋读书、积极表现自我,凭借着优异成绩进入了仪器与电子学院创新精英研究院,每周都会在实验室中工作超过40多个小时。大学入学的第一个寒假、第一个暑假,以至入学以来的每一个小长假我都献给了自己的梦想,全程留校潜心钻研,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实验室的老师和同学们经常说“每次推开实验室门的时候啊,总能在那个专属工位上看到那个不停转动的小陀螺,并且他们戏称我为“仪电小陀螺”。在大一下半学年时,开始第一次参加学科竞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从组建队伍到最终获奖持续时间将近一年。我们团队自主研发的智能化主动空气悬架先后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魁武、长安汽车副总裁何朝兵先生的认可,并成功应用到长安UNI-T系列乘用车。最终斩获了中北大学首个超级赛事的最高奖项,实现零的突破。也打破了很多人的一向的固有观念:“最早从大二才能开始做比赛”。随后便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赛事,也纷纷结出硕果,获得25项国家级奖项,40余项省部级奖项,申请国家专利6项,软著2项。

第十八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通过研发一种基于仿神经线主动力矩控制的智能化康复系统成功斩获了黑科技赛道的国家级特等奖,打破了本校在十年前创下的最高国家级二等奖的记录,是本校在该项赛事中特等奖的首次突破,同时也是同年度山西省内同赛道的唯一一个国家级特等奖,这也使得我成为了全校唯一一个同时实现所有超级赛事从“0”到“1”突破的本科生。在第九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我作为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解答安徽恒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的产业命题《基于"互联网+AI"的森林灭火辅助机器人研究》,针对安徽恒创灭火机器人在森林火灾中的应用受到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制约,并且无法解决余火、暗火的处理问题进行研发,首次提出翼胎耦合系统在灭火无人机中的应用,并利用多传感器融合解决灭火无人机对火源“发现不及时”“灭火不精准”等问题,解题方案受到命题企业的高度认可,我作为法人成立了山西卫林科技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来与命题企业更好的达成合作,获得2023年山西赛区金奖,最终斩获全国总决赛铜奖,也是校内在该赛道上的最高记录。我们的产品还受到了大国工匠周建民的认可。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自行组织培训实验室成SolidWorks、Ansys等软件,并带领团队斩获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奖项,也使得我校在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中取得突破。我也被大赛组委会所认可,获得了“年度最佳校园大使”的称号(同年全国仅八个)。
为了能够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学弟学妹,带领学弟学妹们尽快找到正确的方向。我还受到校科协、校学生会、校研究生会等多部门邀请,开展学科类竞赛讲座多场。还定期在实验室展开竞赛沙龙,为学弟学妹们解答一些科研、竞赛中常遇到的问题。
不仅如此,作为队长,我组建“寻迹”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杜瑞平老师的带领下,在凌晨2点走进田间地头去采摘黄花,并用自己的努力去让家乡的农产品走出山西,走上更多人的餐桌,我们的故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受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网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作为队长,积极与同学、家长沟通联系、取得帮助,并且主动担起责任,最终与民建大同市委会、大同市府文庙国学研究院在国学大讲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暨文化战略合作交流会,协议建成社会实践教研基地。在平时,我积极参加志愿活动,志愿汇累计有效时长已超过660小时。

一路走来,有无数的恩师、学长学姐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是他们成就了我。自己的成功离不开大家的支持与帮助。在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坚守心中不变的道义,做一名有理想、有力量的青年人!

公益助扶贫,志愿显担当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针对目前城乡人工智能教育差距大的问题,在创业学长的带领下,成立“科技风暴公益社团”,致力于为乡村的孩子提供人工智能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已在右玉、怀仁等地区启动公益行动,帮助乡村使受人工智能教育人数提高到约 5000 人,将接触科技教育的学生平均年龄由12岁提前到7岁。
此外,积极参加社会志愿服务工作,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曾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志愿服务工作,“无走失日黄手环关爱老人活动”、“世界献血日献血活动”“自闭症儿童康复户外训练活动”“太原图书馆长期文化志愿服务、“壹基金”温暖包志愿活动等等,曾获得“五四青年登山音乐节”优秀志愿者,“ 2018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山西分会场”会场优秀志愿者。2019年7月,受邀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火炬手,传递希望,为运动喝彩!

时刻牢记习总书记说过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青年人,我们应该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充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创新精英研究院办公
2025年5月13日
初审/初校:李嘉欣
二审/二校:闫晓燕
三审/三校:王红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