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和决策直接相关。很多孩子是因为决策不了,才无法开启行动。那么现在我们可以用效果推理的其中几个原则,来开启最小的行动。
我们尝试用效果推理的五个原则来回答就业指导中的问题。
1、资源驱动原则。这里面有几个基本的认知。(1)资源是什么?(2)资源在哪里?(3)资源如何整合?(4)资源如何利用?
可控的资源才是你的资源,当我们盘点就业资源的时候,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这四个要点。(1)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资源。树立自我效能感。任何时候,以自己的需求为核心来决策。(2)资源在哪里?资源可以不为我们所有,但可以为我们所用。比如网络资源、人的资源、知识的资源。你要尽力去找你能够掌控的资源。有个六度分离理论。在中国应该是三度了。通过三个人,你就能找到帮你的人。你要应聘一个企业,你要了解他,知道你为人家创造价值,人家需要这个岗位是做什么,你的面试就知道如何准备了。(3)这里有个重要的能力,分享。你不沟通不会分享,如何让对方帮助你?(4)如何利用?设定你的目标,不要占有资源。人生也需要像企业一样,轻资产、重运营,要用互联网思维去走就业之路。
相对于资源驱动的是目标驱动,投入其实很大。如果大一开始你就设定一个目标,大学四年该多单调呢。这也是目前市面上的就业指导课讲的我不认同的部分。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根据资源来做,通过效果评估,就业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2、可承担损失原则。最坏的结果你是否能够承担?能!就去做,不能,就等一等时机。这是企业家最重要的决策原则,很多重大决策你都可以这样来做。关注当下的一些价值来做决策,不要担忧未来的路,因为未来变得很快。只有认准当下不变的价值。比如出国留学,是为了一份更好的工作吗?并不是,要知道,就算不出国,你也会有一份更好的工作,但是出国你会开阔视野,提升人脉圈,你会具有国际化的眼光,英文会好,如果你只是为了一份工作,那就丧失了出国这个选择最重要的价值。其实留完学,你的选择可能又会变的。用现在的眼光衡量未来就叫刻舟求剑。所以,只要能够承担得起最坏的损失,你就去做最好的打算,全力以赴自己的选择。
3、柠檬原则。对我们的生活,能否保持好奇呢?鼓励学生积极乐观的看待事物,就算是考研失利,不是马上可以工作挣钱过小资生活吗?让他们学着处理失败,拥抱失败,甚至通过尽早失败、学会失败,向前失败。这是我们应该拥有的态度。也不要用是否就业来衡量学生,有的学生就希望间隔年,找找自己的初心,不就业,也不代表就不对。尊重他们的选择,拥抱一切意外,转化为新资源输入的机会,展开新的人生。
4、合作原则。之前谈过了,这个就不说了。
5、飞行员原则。掌控你前进的方向。当然,并不是每件事都可控,但我们要告诉学生,要只专注于那些可控性较强的事。预测可预测的,控制可控制的,关注自身需要不是听从别人的选择。
最后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在缩短学生梦想到现实之间,思维的距离。不管是就业指导,还是创业指导,转变观念天地宽。
那我们辅导员如何做到将创业思维融入就业指导中呢?我刚刚给大家的分享,用了两个创新创业的方法:
第一,是创业思维融入就业指导。可以将创新创业思维与行动的融入学生的生涯创造当中。引导学生基于愿景去规划,基于行动去创造,不要总是想,要敢于做,哪怕一个小行动。影响学生成为敢创造、会创新的人。
第二,设计思维创新方法论的融入。其实大家一开始看我对学生的评估和分析,用的是设计思维的第一步,共情和定义,后面的几步也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洞察需求。你不知道学生需求的时候,始终只能做表面做文章,深入不到学生的根本去。设计思维也可以是就业指导的方法论。
行动和决策直接相关。很多孩子是因为决策不了,才无法开启行动。那么现在我们可以用效果推理的其中几个原则,来开启最小的行动。
我们尝试用效果推理的五个原则来回答就业指导中的问题。
1、资源驱动原则。这里面有几个基本的认知。(1)资源是什么?(2)资源在哪里?(3)资源如何整合?(4)资源如何利用?
可控的资源才是你的资源,当我们盘点就业资源的时候,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这四个要点。(1)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资源。树立自我效能感。任何时候,以自己的需求为核心来决策。(2)资源在哪里?资源可以不为我们所有,但可以为我们所用。比如网络资源、人的资源、知识的资源。你要尽力去找你能够掌控的资源。有个六度分离理论。在中国应该是三度了。通过三个人,你就能找到帮你的人。你要应聘一个企业,你要了解他,知道你为人家创造价值,人家需要这个岗位是做什么,你的面试就知道如何准备了。(3)这里有个重要的能力,分享。你不沟通不会分享,如何让对方帮助你?(4)如何利用?设定你的目标,不要占有资源。人生也需要像企业一样,轻资产、重运营,要用互联网思维去走就业之路。
相对于资源驱动的是目标驱动,投入其实很大。如果大一开始你就设定一个目标,大学四年该多单调呢。这也是目前市面上的就业指导课讲的我不认同的部分。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根据资源来做,通过效果评估,就业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2、可承担损失原则。最坏的结果你是否能够承担?能!就去做,不能,就等一等时机。这是企业家最重要的决策原则,很多重大决策你都可以这样来做。关注当下的一些价值来做决策,不要担忧未来的路,因为未来变得很快。只有认准当下不变的价值。比如出国留学,是为了一份更好的工作吗?并不是,要知道,就算不出国,你也会有一份更好的工作,但是出国你会开阔视野,提升人脉圈,你会具有国际化的眼光,英文会好,如果你只是为了一份工作,那就丧失了出国这个选择最重要的价值。其实留完学,你的选择可能又会变的。用现在的眼光衡量未来就叫刻舟求剑。所以,只要能够承担得起最坏的损失,你就去做最好的打算,全力以赴自己的选择。
3、柠檬原则。对我们的生活,能否保持好奇呢?鼓励学生积极乐观的看待事物,就算是考研失利,不是马上可以工作挣钱过小资生活吗?让他们学着处理失败,拥抱失败,甚至通过尽早失败、学会失败,向前失败。这是我们应该拥有的态度。也不要用是否就业来衡量学生,有的学生就希望间隔年,找找自己的初心,不就业,也不代表就不对。尊重他们的选择,拥抱一切意外,转化为新资源输入的机会,展开新的人生。
4、合作原则。之前谈过了,这个就不说了。
5、飞行员原则。掌控你前进的方向。当然,并不是每件事都可控,但我们要告诉学生,要只专注于那些可控性较强的事。预测可预测的,控制可控制的,关注自身需要不是听从别人的选择。
最后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在缩短学生梦想到现实之间,思维的距离。不管是就业指导,还是创业指导,转变观念天地宽。
那我们辅导员如何做到将创业思维融入就业指导中呢?我刚刚给大家的分享,用了两个创新创业的方法:
第一,是创业思维融入就业指导。可以将创新创业思维与行动的融入学生的生涯创造当中。引导学生基于愿景去规划,基于行动去创造,不要总是想,要敢于做,哪怕一个小行动。影响学生成为敢创造、会创新的人。
第二,设计思维创新方法论的融入。其实大家一开始看我对学生的评估和分析,用的是设计思维的第一步,共情和定义,后面的几步也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洞察需求。你不知道学生需求的时候,始终只能做表面做文章,深入不到学生的根本去。设计思维也可以是就业指导的方法论。
转载自【良心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