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教学示范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仪器与电子学院在“兆易创新杯”

第十九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决赛中喜获佳绩

日期:2024年08月14日    作者:    点击数:

8月8日-10日,“兆易创新杯”第十九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以下简称“研电赛”)全国总决赛在东南大学无锡国际校区圆满落幕。本届大赛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电子学会、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主办,无锡市人民政府与东南大学共同承办。

2024年3月正式开赛以来,大赛吸引了31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7368支队伍、26000余名师生参与,作品覆盖了工业、能源、交通、国防、教育、农业、健康、养老等社会生活多个领域。经过校赛、赛区初赛、赛区复赛的激烈角逐,582支队伍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仪器与电子学院取得了全国技术竞赛团队一等奖一项、全国商业计划书团队三等奖一项、“兆易创新”企业命题三等奖一项的优秀成绩。

在技术赛开放命题赛道,高晋阳副教授指导的“线圈肠游”团队,从华北赛区42支队伍中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并最终与全国116支获奖团一起登上全国一等奖的领奖台。该团队由仪器与电子学院研究生卢晨智、钱瑞琛、马欣瑜三位研究生组成,作品名称为《弱耦合微型机器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项目以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基点,以胶囊内镜发展中的能量供应痛点问题为切入点。提出了具备电磁安全性能量发射线圈优化模型、具备温升安全性的有限空间接收线圈优化模型和新型电能管理电路,成功解决了电能传输稳定性问题、机器人工作的短时尖峰功率需求和电能传输安全性三大技术难点。最终成功设计出弱耦合微型机器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样机,能够为胶囊内镜稳定供能,为下一代胶囊内镜供能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指导教师高晋阳获得优秀指导教师。


在商业计划书赛道中,华北赛区仅有4支队伍晋级全国总决赛,郝晓剑教授指导的“碳囊取物”团队位列其中之一,并最终获得全国三等奖,该团队由仪器与电子学院研究生陈浚杰、侯永鑫和李帅军三位成员组成,项目名称为《碳排放浓度场超分成像与预测诊断系统》,该项目紧靠国家“双碳”战略,面向火电、钢铁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统计需求,利用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unable Diode Lase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TDLAS)技术构建碳排放浓度场超分成像与预测诊断系统,通过实时在线监测碳排放气体浓度与数据反馈,优化生产工艺、控制生产能耗,帮助火电、钢铁企业降低碳排放量10%-30%,最终实现碳排放连续监测和数据驱动式精准管控。

在企业命题开放类命题赛道中,共计25支参赛队伍进入全国总决赛,青年教师高琬佳所指导的“老龙闹老龙”团队位列其中,最终获得三等奖。该团队由仪器与电子学院研究生王晨、李强、姜冬瑞三名研究生组成,项目为《基于GD32 MCU的超声液位测量系统》,具体是针对航天发动机系统中液位测量体积大测量不准确的问题,在相关政策导向下,以国产化为核心,提出基于GD32的全国产化超声液位测量系统,该系统包括超声波激励信号处理模块、超声波接收信号处理模块以及激励源及电源模块,系统能够实现液位实时检测,具有传感器体积微小,易于部署等特点,相较于同类产品能够实现无限大量程,盲区和体积缩小一半以上,重量减轻一半,测量环境温度范围扩大2倍。具有,良好的创新及实用价值,为国产化液位测量仪器提供解决方案,助力航天事业发展。

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于1996年由中国电子学会与清华大学共同发起,至今已成功举办二十八年。竞赛始终秉承“激励创新、鼓励创业、提高素质、强化实践”的宗旨。经过20余年的发展,竞赛已经成为电子类相关学科研究生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团队精神、提升实践能力、促进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全面成长的有效平台,是教育部认定的“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之一。学院对于研究生创新竞赛高度重视,选派郝晓剑、高晋阳、陈奕、崔丹凤、王永华、洪应平、张国军、郑永秋、穆继亮、苏淑静等多位指导教师精心培育,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新实践平台,在华北赛区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上奋力冲击全国总决赛,极大地激发了研究生的创新潜能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次研电赛的佳绩,不仅体现了学院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也是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成效的集中展示,是对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素质提高为导向的研究生培养理念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肯定。学院将总结此次成绩中的经验,继续坚持鼓励研究生创新工作,将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筑成“双一流”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

初审/初校:武宏波

二审/二校:杜瑞平

三审/三校:郝晓剑



上一条:2024年第十八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北大学选拔赛圆满举办 下一条:创新精英研究院仪器测量创新实验室换届大会顺利召开